新时代新征程上,新青年正成为推动家乡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子们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其中。学子们或是走进地方党政机关,协助筹备活动;或是踏入乡村小学,开展综合性课程教学。从关爱弱势群体,到参与文化传承、环保行动,桩桩件件实事,都彰显着青年担当。他们在服务中思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用脚步丈量乡土,以所学回报桑梓,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踏出坚定有力的青春节拍。
实践故事一:宣传部里练本领,政务服务践初心
李云荻,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寒假期间,她去了家乡的县委宣传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处理日常办公事务时,她始终以严谨为最高要求;参与筹备当地的春节团拜会活动时,她始终一丝不苟,热情投入。这让她体悟到一场成功活动的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这是团队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有力彰显。
图为李云荻同学处理日常事务
实践心得:
通过这次意义非凡的实践,我终于拨开了层层迷雾,真切看到了政务工作背后的艰辛与责任。每一项政策,每一次服务,都饱含着众多工作人员的日夜操劳与心血倾注。我也深刻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今后我将更努力地提升自我,期待未来能真正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实践故事二:赴高锦小学伴学,温暖乡村儿童时光
袁金平,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她来到贵州省黔西市林泉镇高锦村的高锦小学开展假期陪伴活动。活动期间,袁金平负责素质拓展、普法及安全知识等综合课程教学。针对学生年级跨度大、基础不一的情况,她按不同年级特点制定教学方案,课堂以互动问答为主,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知识,组织答题竞赛。课前用小游戏活跃气氛,针对孩子课间精力不集中的问题,将教学融入游戏。复杂知识点则拆解并结合实例讲授,竞赛设置不同难度题目。最终孩子们积极表达,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升。
图为课上互动
图为袁金平和学生们合照
这次假期陪伴意义非凡,让我收获满满。活动中,我锻炼了课程设计和课堂驾驭能力,与不同背景学生的沟通能力也大幅提升。克服乡村条件局限,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强了,也更自信了。团队协作时,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实践中,我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还存在的不足,未来会改进教学方式,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也呼吁更多人关注乡村儿童成长。
实践故事三:参与村委清扫,助力乡村焕新颜
龙永兰,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寒假期间,她参与了村委会组织的打扫卫生社会实践活动。龙永兰同学负责村委会周边道路及公共区域的清扫。清扫过程中,她遇到排水沟堆积杂物淤泥的难题,没有退缩,成功使排水沟恢复畅通。龙永兰等人的清扫行动引得不少村民纷纷主动加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她留意到村里环境存在的问题,便积极地与村委会工作人员沟通,提出制定卫生管理公约、定期组织清扫活动等建议,得到村委会认可。
图为龙永兰打扫卫生
劳动,不仅能创造整洁环境,更能凝聚人心。参与这次劳动实践,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意志,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我深知,农村环境改善绝非一蹴而就,一次打扫远远不够,需要长期坚持,更离不开全体村民的积极参与。未来,我希望能持续投身这类有意义的活动,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关注农村环境,为建设美丽和谐家园贡献力量。
实践故事四:春暖行动护民工,法治宣传递温情
杨静雯,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在洗马河法治广场开展的“春暖农民工”主题宣传工作中,杨静雯同学参与其中。活动前期,她和其他志愿者清晨集合,搬运桌椅,搭建场地,挂起法治宣传标语横幅。活动正式开始后,她手持传单,穿梭在人群中,为农民工宣传企业用工信息。同时,在宣传区域摆放交通安全知识展板,将交通规则和安全要点写在彩色卡片上;还准备了禁毒知识手册并放置在显眼位置,方便农民工取阅。
图为杨静雯张贴宣传横幅
亲手参与现场布设,与伙伴们在寒风中齐心协力,让我领会到团队协作的强大力量。活动中为农民工传递招聘信息、普及安全与禁毒知识,看到他们认真聆听、获取知识的模样,真切体会到奉献所带来的充实与满足。这不仅是给予他人帮助,更是自我价值的升华。我深刻意识到,微小的行动也能汇聚成强大的暖流,为有需要的人送去关怀和希望。未来,愿始终保持这份热忱,积极投身公益,用更多实际行动传递温暖。
文字:新媒体工作站 陈瑾燚
图片:李云荻、袁金平、龙永兰、杨静雯
一审一校:左美琳
二审二校:尉迟艳
三审三校:徐勤山
上一条:喜报│学院师生在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中再创佳绩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新学期走访学生宿舍工作
【关闭】